在 10 月 11 日清晨的市场暴跌事件之后,一位名为 812.eth 的交易员于社群公开长文,引用其做市商友人的说法,指控币安(Binance)在关键时刻出现系统性故障,导致其与多个做市商与杠杆交易者无法执行风控操作,最终遭遇连环爆仓。他形容这场事件不仅是行情暴跌,更是一场「平台级别的基础设施事故」。
做市商:「在币安第一次遇到物理限制」
回顾 10 月 11 日当天,812.eth 的做市商朋友 C 说道:
「10 月 11 日 05:12(UTC+8),市场开始加速下跌,我正常运行 1137 天的风控系统,在币安第一次遇上『物理限制』。」
C 表示,他的系统第一时间并非加码押注,而是执行ReduceOnly(仅减仓)与 Close(平仓)指令,希望降低仓位风险。然而,币安系统却回传大量错误:
NEW_ORDER_REJECTED (-2010)
ReduceOnly Order Failed (-4118 / -2022)
Server is busy (-1008)
HTTP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
近两小时的时间里,尝试执行了 200 次减仓,但却全部都被系统拒绝,像是有人把消防通道从里面锁死。C 强调,ReduceOnly 单的本质是「拯救阀门」,设计目标就是在系统拥挤时也要被优先执行(这个优先顺序在币安的文档里也有明确说明),把正在熊熊燃烧的风险从帐户里抽走,然而在最该「保底」的一刻,币安的系统却选择让风控单排队甚至直接拒绝。
做市商无法接盘
这次暴跌许多人都甩锅给做市商,认为是做市商抽走流动性,让价格自由落体,但其实事实跟这个完全相反。C 表示,市场并不是没有买盘,而是由于系统问题导致那些「频宽最高、优先链路和订单排序最靠前」的大型做市商的买单全都被拒之门外,本该托底的买单进不去。更不用说零散的散户和普通策略了。于是,订单簿的买方像被抽走了支撑,而卖单却仍然不停砸下
币安为「全球定价源」,价格异常引发连锁式爆仓
更糟糕的是,币安不只是交易平台,还是全球加密市场最重要的价格提供者。众多交易所、永续合约平台与指数编制机构,皆直接或间接引用币安的价格用作标记价(Mark Price)、指数价、清算门槛与资金费率计算依据。
因此,当 10 月 11 日币安现货与合约价格因撮合异常而跌得比其他交易所更深时,这个失真价格透过指数机制扩散至全市场。其它平台的清算系统、保证金制度与自动减仓机制(ADL)同步被触发,形成「价格失真 → 连环强平 → 再次下跌 → 再传回币安」的螺旋式暴跌循环。
一键平仓机制或加剧市场崩塌
此外,该文章还将矛头指向一项被忽视但关键的机制,即币安 Portfolio Margin(PM,统一保证金)系统中的「一键平仓(Close All Positions)」功能。
该功能允许大额交易者将所有仓位强制平仓并转为指定资产(如 USDT、BTC 或 ETH),但目前只能透过前端介面手动操作,无 API、无 SDK、无完整技术文件。更重要的是,这个平仓功能疑似不进行严格的保证金或风险比率审查,在极端行情下可能将整体 PM 帐户同步出售为单一资产,造成额外卖压。
举例来说,当日部分资产出现极端价格(如 WBETH 一度跌至 460 美元、BNSOL 至 37 美元),就疑似与此平仓逻辑有关。812.eth 提出,PM 系统目前仍像是「经典帐户的镜像上加装一层风控监控」,在高并发压力下极易失效,引发连锁清算,形成所谓「死亡螺旋」。
不是市场情绪,而是系统失灵?
根据该做市商 C 的说法,整个事故的因果链可以被清晰复原:
市场波动、触发风控 → 做市商与交易系统下达 ReduceOnly/Close 指令
币安在 05:12–07:02 间出现长时间撮合堵塞与拒单(-4118、-2022、-1008、503)
减仓与接盘买单无法进入系统 → 仓位裸露、流动性消失
币安作为「定价器」出现异常低价 → 传导至外部平台 → 引发更大规模强平
市场回馈回币安 → 价格更低、风控更失效 → 大规模连环爆仓形成
C 总结道:
「因此,我们的判断非常明确:这次连环爆仓的『始作俑者』,不是用户的贪婪或恐慌,也不只是市场天灾,而是币安平台在极端压力下的系统与机制失灵。」
向币安提出诉求未获回应
做市商 C 表示受害者群体已向币安提出三项诉求:
公开撮合引擎与风控系统审计报告
提供 PM 账户清算与保证金检查的内部日志
对无法执行风控造成的损失启动赔偿程序
但据称币安尚未提供具体技术数据或审计结果,仅回应「若赔偿,规模恐极大」。